文章来源:http://travel.sina.com.cn/world/2008-08-26/093319874.shtml
第一天:美麗的露臺 16日當地時間晚上10:30左右到達羅馬,花1歐進城,再花1歐坐到中央火車站。在車站里亂走了半小時后才在警察的指點下找到了正確的出口,20分鐘后在一份并不清楚的酒店圖示下終于摸索著到了酒店所在的街道。由于所訂酒店的前臺12點后休息,陰差陽錯的住到了他的姐妹酒店也就是DesArtistes。酒店很小但感覺很舒服,每天我都要去Bar要一瓶開水泡一壺熱茶,然后拎一大堆吃的跑到天臺去開茶話會。冬日的羅馬,穿著羽絨服端著一杯熱茶,嚼著署片,啃著蘋果,在柔柔的冬風中懶懶的斜躺在椅子上山南海北的閑聊。多少年以后我都會懷念那份純粹的悠閑,純粹的心情。 第二天:初識羅馬 早上勉強掙扎起床后,拉開窗簾,打開窗戶推開百葉窗,羅馬燦爛的陽光瞬間擦滿了房間,整個人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中,所有的疲倦一掃而光,心中立刻充滿了興奮和沖動,迫不及待恨不得從窗戶直接跳出去。 終于出發了,路經一個超市補充了一些裝備,還意外得到一些小禮物,一枝玫瑰花和一個藍色船形的盤子(以后幾天都用它當果盤)。拎著超市的大袋子,開始了真正的羅馬之旅。 參觀了好幾個記不起名字的博物館,同伴是學建筑的,流連于看到的每個細節,而我卻哈欠連天的看完,找個凳子打盹,等著同伴看完叫我。直到到達威尼斯廣場我才又興奮起來,長長的走廊,漂亮的地面,開始真正意義上領略羅馬的美麗。 雖說逛完威尼斯廣場以近黃昏,可是看到斗獸場和廢墟只有咫尺之遙,還是決定不辭勞累走過去看看。圍著斗獸場走了整整一大圈,仔仔細細的看了感興趣的角落,感嘆了一番后,決定一定要再來進行內部的探索研究。 回到酒店,終于達成共識,第二天參觀梵提岡。 第三天:梵提岡和n+1個“天哪” 坐地鐵直奔梵提岡,可能是太早了居然讓我們趕上了上班高峰。站臺上,車廂里的人居然比上班時間復興門中轉站的人還要多,只記得當時喊了一聲“天哪”,迅速抓住同伴的包,生怕被擠丟了。 到站后,根本不用看地圖跟著一群游客打扮的人輕松到了梵提岡大廣場。“天哪”,廣場上的警衛居然挎著沖鋒槍,不知是非常時期的特殊要求還是一貫如此。過了安檢存了包,才真正進入了梵提岡王國的內部。 本以為花了5歐的電梯費可以省去爬樓的辛苦,誰知還有更長更陡更窄的一段要自己爬。當終于精疲力盡到達頂樓,“天哪”豁然開朗的視野,盡攬眼下的羅馬大道,新鮮自由的空氣,真正理解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涵義。此樓不虛爬啊。 參觀完教堂,想去看拉菲爾畫廊,特意找了一個穿著王國制服紳士某樣的人問路。“天哪”他簡直就是一個貴族,磕了一下鞋跟,摘了帽子輕輕的鞠了一恭,然后用非常非常好聽的帶很重口音的英語彬彬有禮的告訴我們今天已經閉館了,讓我們明天再來。說老實話記不得他是否真的那樣做了,但現在回憶起來,他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像一個貴族。 又開始一段新的hiking,順著地圖的標示走了大約5公里,也許更多,渾身無力雙腳酸痛終于走到斗獸場可以坐車回家了。“天哪”居然有一對新人在拍婚紗照,2000年的背景,漂亮的燈光,寂靜的廣場,看著新郎在擁吻新娘。雖說知道那只是個POSE但還是被感動,心中突然涌出了想做新娘的沖動。看了半天,最后心滿意足的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了酒店。 第四天:Cappuccino 早上又趕到梵提岡,參觀了梵提岡博物館和西斯廷小教堂。只能用物所超值,超乎絕倫來形容我的感受。去歐洲一定要去意大利,去意大利一定要去羅馬,去羅馬一定要去梵提岡,去梵提岡一定要去西斯汀教堂和它的博物館。 從梵提岡出來,沿路參觀了幾個書上推薦的廣場,到了萬神殿。看到周圍漂亮的cafe,非嚷嚷一定要小棲一會兒喝一杯cappuccino,同伴無可奈何痛苦的陪我要了一杯,我卻臨時改變主意要了一杯bananamilkshake.這是我記憶里最好喝的milkshake.當慵懶的坐在cafe的椅子上,發出呼呼的聲音使勁吸著美味的milkshake看著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是一種超然。“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當游人一次次的掠過我們這些說著閑話、打著哈欠、消磨時光的閑人的時候,還用再說什麼呢,我分明已從那些頻頻閃亮的眼光中讀到了兩個字——渴望! 廣場,坐在著名的臺階上看著周圍滿滿的游人,想著當奧黛莉赫本遇到帕克時的情景,但找不到一絲感覺。也許當時手里也拿個冰激凌,就有感覺了,嘻嘻嘻 歇夠了,坐累了又去了西班牙 羅馬小結:Amazing。對人文不是很感興趣更熱衷自然風景的我,也折服于古羅馬的文明和昌盛。 羅馬不是很大,但可看的東西太多,一定要有計劃才不會有錯過的。我在羅馬呆了整整3天也只是走馬觀花而已。建議梵提岡1整天,一早先參觀博物館,西斯庭教堂,然后再去圣彼得教堂。 每天有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事發生,多姿多彩。 第5天:我的最愛-佛羅倫薩 早上從羅馬坐車到了文藝復興之都佛羅倫薩。因為是周末有些博物館不開或開放時間很短,所以到酒店放下行李沒有任何耽擱就開始了文藝復興探訪之路。 花了1個小時參觀韋奇澳宮,又以2個小時的速度看完了通常要4個小時才能看完的烏費滋美術館。在著名的老橋上照了幾張照片,再趕到梅里奇宮時已經閉館。快速瀏覽地圖之后,迅速敲定米開朗琪羅廣場。這條路可真夠累的,氣喘吁吁的數著數,咬著牙才爬完了艱苦的米開朗琪羅臺階(忘了是真有其名還是自己起的)。到達廣場時已一片漆黑,只看到一個模模糊糊的大衛,但至高點上俯攬美麗的佛羅倫薩夜景也是一種享受。淼淼的水中燈影,剪影似的教堂鐘樓,遠處燈火通明店鋪的隱隱喧鬧聲,近旁親熱的情侶,很多地方和外灘很像但多了一份寧靜。 從山上下來,路經一個圣誕集市賣了2個超級泰國春卷充饑。勉強安慰完肚子,決定去車站買去維也納的車票。車站的人比羅馬的要少上10倍,大概排了50分鐘就就順利辦完了事。 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嘮嘮叨叨一定要吃頓好的,安慰安慰自己可憐的肚子,好好補充補充能量。但只看到一家沒客人空蕩蕩的中餐館,心想不是難吃就是死貴,沒敢進。正在傷心命苦居然連一頓像樣的飯都吃不上,本小姐的眼睛突然一亮發現對面又一個亞洲便利店的招牌(在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度看到漢字是多么的親切啊!)。拽著同伴過去,可只看到滿滿一屋子的人和貨架上一些中國啤酒和方便面。同伴失望的出去了,我不甘心拼命從人縫中向里張望,居然被我發現了香噴噴的大米炒飯,烤排骨(看來眼睛大還是挺管用的)。 我們最后抱著好多的春卷和我的烤肉串,幸福的回到酒店享受久違的美食。 第6天,梅里奇宮和雨中的波波里花園 清晨被大雨堵在酒店里,只好無奈的看BBC。無聊中打開窗戶看著愈演愈烈的大雨,聽著教堂的鐘聲,心中的焦急煩躁竟被嘩嘩的雨聲慢慢平息,干脆搬把椅子坐到窗前欣賞起雨景。 哪時覺得能有機會平心靜氣的坐在那欣賞雨中的佛羅倫薩也是一種難得的奢侈,即使坐一天也會特別高興。天不隨人愿,近午時分雨停了,獵奇心理有占了上風。 出門第一件事,到我鐘愛的便利店買一大堆吃的,發現店主是溫州人會說普通話,對小店又增加了無限的好感。 背著好吃的直奔梅里奇宮。看著百年后,經過2次大戰后的宮殿都可以想象出當時主人的輝煌,奢侈和藝人們的造詣,絕對使今人無法超越的。 游波波里花園時,又下起了小雨,雨中的花園人格外少,就像在自己的私家花園閑逛。不知是下雨視線受影響還是沒有細致的走過,感覺一般沒有盧浮宮的漂亮。 第7天,愛罷工的意大利人 到羅馬的前一天偉大的羅馬工人剛剛結束一次罷工,在羅馬的幾天也看到過他們的小型街頭集會,那時已對意大利工人有了初步的認識。誰知到威尼斯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了他們的風采。一下火車在碼頭被告知罷工,何時開工不知。害的我們花了5歐才做了一站,最精華的水上景色沒有看到。我真不喜歡罷工啊! 順著路標七拐八拐很順利的找到圣瑪可廣場,所有的景色和以往看到的明信片一模一樣。明信片上看到什麼,在廣場上就能看到什麼,真的很小。記得那天好像只在廣場上溜達來著,然后在海邊的長椅上曬了2個小時的太陽,在廣場的木架子上又無聊的看了2個小時,花了1小時找廁所,1小時逛書店,1小時逛夜市,其余時間不是找個地方閑坐就是就是溜達。對威尼斯的印象一般,沒有太多的熱愛,覺得來一次看看就夠了。 不過,旅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人都由不同的喜愛和觀點。很多時候不是一個地方如何,景色如和,關鍵是你心中覺得如何。
關鍵字標籤:義大利旅行社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