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61117/content-487293.html"
2016年,隨著外部經濟和資本助推的冷淡,移動醫療創業短暫的風光時刻一去不返。然而,在瑟瑟秋意中,口腔、醫美、輔助生殖等細分領域的創業卻接連出現了局部的小高潮,而最近的例子則是皮膚科領域。2016年6月,為皮膚科醫生提供會診服務的優麥醫生宣布獲得千萬元A輪融資;9月底,烏鎮互聯網醫院皮膚病遠程會診中心成立,成為烏鎮互聯網醫院旗下的第六個專病遠程會診中心;10月末,皮膚寶披露其獲得2400萬Pre-A輪融資的消息;11月,蜜膚醫療宣布,公司完成由重山資本領投的千萬級A輪融資。這股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的細分行業創投熱在2016年勢頭依舊。面對皮膚科領域突然興起的創業熱潮,我們想用三個問題梳理一下行業。賽道擠么?相較于“百糖大戰”、“千家問診”,皮膚科領域移動醫療項目的曝光度并不算特別引人關注。并不是資本遺忘了這個角落,而是這一細分行業本身的賽道寬度就有限。據有關數據統計,中國目前擁有2萬多名皮膚科醫生,也就是說平均每6萬人才能擁有一名皮膚科醫生,這一數據凸顯出中國皮膚科醫生異常短缺的一大現狀。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介紹,中國皮膚科醫生還呈現出分布不均的現象,例如,東部沿海地區的皮膚科醫生數量是中西部的3倍左右。皮膚科醫生數量短缺與分布不均的現實狀況使得許多基層皮膚病患者難以獲得治療。皮膚科領域移動醫療項目創業熱興起較晚,一些打法顯然也吸取了之前移動醫療項目的經驗教訓。它們在爭奪有限醫生資源的時候也大都放棄費力的“逐個擊破”,而通過機構合作的方式進行整體布局。皮膚寶CEO王峰表示,皮膚寶目前的注冊醫生超過2000名,簽約醫院接近400家左右。今年4月,安徽省衛計委牽頭的安徽省皮膚病醫聯體成立,隨后與皮膚寶簽署了“安徽省皮膚醫聯體入駐協議”。經此一役,皮膚寶就覆蓋了全安徽省16個地級市、255家公立醫院、700余名皮膚科醫師。2015年11月,蜜膚醫療和30位皮膚科專家共同成立了國內首個皮膚科醫生集團。據蜜膚醫療創始人羅勇的表述,這醫生集團到2016年11月份時,已經有上百名醫生。此外其今年已經和河北、河南、內蒙古的近20家醫院達成合作,計劃明年覆蓋20個省、合作100家醫院。優麥醫生則早在今年5月就宣布平臺上已有6000多名皮膚科醫生。有限的醫生資源,在經過春雨醫生、好大夫等瓜分后,再被皮膚寶、蜜膚醫療、優麥醫生等專科領域的項目二次搶食,即使創業熱潮來得晚一些,有限的賽道其實也已接踵摩肩。不過,即使競爭者多,從賽道容量上來說,這一行業其實倒也足夠競爭者去挖寶。皮膚科每年全國的門診量就有1.6億人次,垂直領域的深耕需要有更多專業資源的創業者去推進。更為關鍵的是,皮膚病由于其可視化特征明顯,最適合用互聯網工具協助診斷的疾病,也被認為是最適合互聯網化的專科病種。張建中教授認為,中國的皮膚科正在走進一個最好的時代,皮膚科是最適合通過網絡為患者提供幫助的學科之一。除了日常的小毛病,即使比較嚴重的皮膚病,有經驗的專家也能通過線上的照片進行初步的判斷。另外一些皮膚病的復診,也可以通過線上圖片的方式進行,有助于患者的規范用藥以及定期復診觀察。從皮膚科醫生的收入也能看出這個行業“錢途”不錯。今年9月,美國的醫療行業網站Medscape發布了《Medscape年輕醫生2016年度薪酬報告》(MedscapeYoungPhysiciansCompensationReport2016)。來自20多個專業的19183名醫生參與這項調查,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顯示,在40歲或40歲以下的醫生中,皮膚科醫生以312,000美元的年薪僅次于整形科醫生排名第二,即使把40歲以上的資深醫生考慮進來時,皮膚科醫生也以381,000美元排名第三。賽道夠長么?拿到風投,拉好人馬,圈罷醫生,接下來該做什麼?當各家的打法出現了偏差時,皮膚專科領域的賽道夠各路豪杰揮灑智慧么?記者見到皮膚寶創始人王峰時,他公司的名片剛剛做過一次修正。皮膚寶的的業務領域剛剛從“皮膚醫療”改為“專注于皮膚健康垂直領域”。完成新一輪融資后,皮膚寶的業務在“醫療”層面將開拓皮膚科細分病種,在“健康”層面則將迎合人們對于“變美”的需求,加入更多“大健康”和“變美”類型的信息和服務,同時也會與“美”相關的產品合作。考慮到皮膚寶的投資人是“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所創立的隆領資本,這一業務轉變的迎合對接之意不言而喻。采訪中,王峰的注意力已經從療膚更多向“護膚、調膚、美膚”的方向上展望。優麥醫生則著重在醫生端打造皮膚科醫生的社交協作平臺,讓三四線城市的醫生可以和一線名醫在線實現會診。在優麥醫生的創始人兼CEO常江看來,比起單純的醫患輕問診模式,醫生社交協作平臺以及名醫遠程會診模式更有助于提升醫生多點執業的積極性。更多的項目則開始了線下布局。如蜜膚醫療此前宣布,將以兒童濕疹為模板,在3年內成立100家兒童皮膚水療中心。康知皮膚則號稱要自建以激光美容為主打的診所。剛剛投了蜜膚醫療的重山資本合伙人孫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堅定看好皮膚領域垂直專科的深入。“蜜膚醫療經過我一年的反復溝通,已經從純粹的移動醫療做了些轉型。如果它不接受我的轉型建議,這輪投資我也不會進去。”是條值得跑下去的賽道么?創業者大都會認為這是一條遍地黃金的賽道。皮大夫的創始人孔祥軍曾希望在更細分的切入口——青春痘領域掘金。他曾樂觀地表示:雖然皮膚科的市場容量不大,但如果把整個皮膚領域算上則能達到4000億元,其中青春痘就有400億元的市場。皮膚寶的王峰則寄望于將來與美圖秀秀的合作和導流,以及作為更多健康平臺皮膚問題的咨詢入口。不過新創業者們總是習慣樂觀估計市場規模和與合作伙伴的投契程度。如同余華《十八歲出門遠行》里的“我”,信心勃勃又躍躍欲試。從最早接入皮膚科領域的紫色醫療的轉型過程,卻可以看到專病領域的探索,其實未必容易。紫色醫療的創始人盧杰是協和醫院的醫生,曾經擔任過春雨醫生的首席醫療官。在創辦紫色醫療的時候算是國內最早一批在專病種進行開拓的先行者。可之后紫色醫療從專病擴展到了男科、婦兒、內科等多個學科,并轉向了隨診為主的患者管理領域。重山資本的孫超認為,這家2013年就成立的移動醫療公司身上現在幾乎不太看到皮膚醫療的影子了。紫色醫療現在的主打是一款叫“嘟嘟醫生”的產品,專注于“電話咨詢”,曾被認為非常適合皮膚科的圖文咨詢業務已經被邊緣化。此前一直跟蹤這家企業的記者都發出了“沒想到紫色醫療做出的改變是如此之大”的感嘆。盧杰解釋原因時提及了皮膚科低頻和低客單價的劣勢。不過雖然早早做了轉型,盧杰依然認為皮膚科領域真能垂直縱深還是有機會。比如皮膚圖像處理的數據挖掘工作,向醫美和性病領域的擴張等。皮膚寶的王峰坦言:“一般的皮膚科問題的確客單價不高,你想一管皮炎平才多少錢?”王峰表示未來非常需要在專病領域做深耕,如銀屑病、紅斑狼瘡這些慢性病和重病。即使現在,皮膚寶上線患者端的醫生也只有300多人。“后臺很多醫生還不敢都放上去,不然有的醫生沒有咨詢單子,擔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如果能在病友圈龐大的專病領域打開知名度,未來的機會將大大增加。正是在這一思路下,皮膚寶與剛剛成立的“中國銀屑病醫療聯合體”達成了醫聯體內醫生整體進駐的協議。找到大流量平臺,進行患者的導流或許仍是皮膚病領域走出“小圈子”的關鍵。據媒體報道,9月份,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店Wallgreens推出了一個新的護膚問診平臺。這一服務就是由在線皮膚護理公司Lagnosis提供的DermatologistOnCall(在線皮膚學問診)服務。考慮到Wallgreens平臺上每天有超過200萬人的有效訪問,如此醫藥聯動產生的合力被不少業內人士看好,Lagnosis也自信地打出了每次在線咨詢59美元的定價。
關鍵字標籤:人工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