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659604885254924&wfr=spider&for=pc"
36氪發布時間:01-1408:0036氪官方帳號作為“禿如其來”年輕人的救命稻草,“植發”在近幾年發展十分迅速,其立竿見影的效果深受大家青睞,也讓植發變成了一門受關注的生意。此前,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公布的一份“脫發人群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脫發人群約為2.5億,其中男性脫發人數1.6億,以20到40歲之間為主,30歲左右發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脫發年齡提前了整整20年;此外,脫發人群還在每年遞增,甚至超過了糖尿病和高血壓人群數量。另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植發行業市場規模已達97億元左右,未來幾年植發及相關產業潛在市場空間或達500-1000億元。在需求增長和資本注入的雙重作用下,植發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各路資本和上市企業紛紛以各自熟悉的方式落地線下診所或醫院,進行連鎖化擴張,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直觀現象就是,從2017年開始,地鐵、公交、樓宇、電梯、戶外大屏、電視劇貼片、信息流、短視頻社區等媒介已悄然被各大品牌的植發廣告所占據,且熱度不減。作為在中國較早成立的四家植發醫院,新生植發、雍禾植發、碧蓮盛、大麥微針(原科發源)已占據了民營植發市場的近半壁江山,不過相較于后三家起步于北京,發源于南京的新生植發略顯“特殊”。從2001年發起成立、到2015年開始進行品牌化運營,再到如今,新生植發已形成了全球41城43院的市場布局,其中有24家已正式投入運營。根據新生植發聯合創始人張通介紹,過去一整年,新生植發共有13萬的到客量,其中手術占到了40%,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二(僅次于雍禾植發)。近日,36氪和新生植發集團相關高層聊了聊,以進一步了解這家機構的運營秘籍及行業觀察。技術和服務兩手抓現如今,醫學技術已經成為醫療存在的核心競爭力,對植發行業來說亦是如此。要知道,毛發移植不是變魔術,只是一次頭皮毛囊的“拆東墻補西墻”,看似不難,但其中涉及的病理知識、藥物配用、技術手法等都需要專業醫師才能操作。據新生植發華北總院總經理董升介紹,集團內部手術醫生全部為全職,在集團三千多名員工中,醫護人員占到了一半,包括手術醫生、治療師、護士等,他們均須在總部進行統一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醫護人員在外,新生植發也在不斷探索新技術應用,以進一步提高術后效果,以及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北京新生植發醫院-華北總院鄭宏嘉院長介紹到,新生毛發種植目前的六大技術核心包括:微針植發技術 、3D植發技術 、TDDP植養護體系、NoCut不剃發植發技術 、OS夢享團隊定制和ARTAS機器人植發,它們普遍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術后效果真實自然等優勢。3D植發技術攏吸口提取(左)VS傳統直徑口提取(右)據介紹,以3D植發為例,它能實現“立體種植”,即選用符合個人特殊情況的新微針+精微寶石刀種植為植發者提供個體化的植發方式,確保植入后毛囊組織垂直不彎曲,使種植頭發與原生發生長方向一致。鄭宏嘉表示,頭發種植分為三步提取、分離、種植,其中提取是難度最大且耗時最久的一塊,對醫生要求非常高,且提取的好壞會對后續植發的效果產生重要影響。為了提升提取效果,新生的3D植發技術采用了瑞士毛囊提取機,它使用攏吸環鉆從優勢供區提取毛囊,經過分離培育,使用精微黑寶石刀進行擴孔并將毛囊種植到脫發部位(或其它需要種植毛發的部位)。據悉,傳統植發技術采取的是直口徑提取,較適合提取單胚毛囊,因提取口徑問題容易對雙胚或多胚毛囊造成損傷,難以完整提取毛囊,造成毛囊損失;3D植發技術使用的攏吸口提取,提取時能對毛囊有收縮作用,能更好地完整提取毛囊,包括雙胚或多胚毛囊多比例是,比傳統直口徑提取毛囊發量明顯多了很多。鄭宏嘉介紹到,“相較于傳統植發手段,采用3D植發技術植發后的發量能多20%。”截至目前,新生植發圍繞“TDDP毛發種植體系”、“3D植發”等方面的技術和儀器設備已獲得等十數項專利。為了探索更多前沿技術,新生植發也在進行多方面的嘗試,譬如和北京協和醫院宋可欣教授團隊合作開展科研課題;還從美國貝勒醫學院引進了基因檢測技術,探索毛發健康背后的遺傳學秘密;另外與韓國、泰國、比利時、新加坡等國植發機構展開合作等。不過,張通也坦言,現階段植發行業技術層面的競爭還并不明顯,技術差異并不顯著,關鍵還在于幫助客戶解決所需問題。因此,技術在外,新生植發也很強調服務。“在同級別的醫院當中,新生的服務人員的數量一定是最多的;另外,我們形成了一個管理體系,除了植發還有毛發管理,提供術后1對1顧問式服務,以解決過去客戶在做完毛發移植之后出現問題無處咨詢的問題。 ”而在當下行業內植發機構技術水平良莠不齊的大環境之下,新生植發在引入保險以規避失敗風險。據悉,自2012年與平安保險合作以來,新生植發實現了“7年零賠付”。尋求行業增量:“植發-養發-護發”一體化發展即便是如此,新生植發面向的也是一個競爭日趨激烈的賽道。隨著植發市場需求的增長,各類植發機構不算涌現,直接的后果就是機構必須投入更多成本,包括市場營銷和技術研發,來搶奪城池。張通就表示,隨著行業的蓬勃發展,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營銷和醫生成本居高不下,這兩年行業整體凈利潤的在不斷縮小,對新生來說,也需要稀釋一些利潤來提升核心品質,包括技術和服務。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如何尋求企業的新一輪增長呢?張通表示,“植發”對多數人而言都是奢侈品,很難快速放量,要尋求增長,其實可以延伸到產業鏈其它環節,包括養發和護發等,類似于汽車行業中的保養。“20年前,一臺車子可以賺幾千塊甚至上萬塊錢,今天賣車幾乎不能掙錢了,因為市場太透明了;現在賺錢都是來自于裝貼膜雷達電視、汽車保養等延伸鏈環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目前中國脫發人群有2.5億,其中毛發稀缺只有7500萬(即真正需要植發的)。有鑒于此,張通認為,毛發市場一定比植發市場大,更何況植發后的定期頭皮養護和頭皮抗衰也是一輩子的事。據他透露,南京新生每天客流量大約500人,除了首次咨詢,絕大部分都是來開展護發項目或復查的。有數據顯示,2017年-2027年中國養發產業的市場滲透率將由原來的0.2%上升到20%,而養發產業的市場規模也將達到2000億元,形成一個陡峭的上升趨勢。為此,新生植發于2015年提出并建立了“全方位毛發養護管理體系”,通過各類毛發養護儀器設備、養護產品,打造全方位的毛發養護及頭皮健康管理服務,將自己的定位從單純的植發醫院調整為提供“植發-養發-護發”一體化服務的機構。張通表示,新生集團未來會以植發為中心,建設護發中心、理發中心,自研或引進防脫生發液產品,輻射更多受眾。根據規劃,新生植發未來要在全國大約布局50家植發中心、200家護發中心,并以兼并合作的方式布局更多理發店。目前,新生集團已在北京、南京這類一線或準一線城市布局了以毛發移植為主的植發機構,命名為新生植發;在曲靖、昆山、嘉興等地級市布局了護發中心,即“新生毛發”,提供生活防脫、生活護理相關服務;另外還自主研發了一款名為植令秀的防脫產品。張通表示,一方面,不同的店面形式形成“防脫閉環”,可以輻射更多客群,補充客源;另一方面,這也會是成為植發中心的重要導流入口。
關鍵字標籤:www.ihairtaipeiclini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