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edu.sina.com.cn/l/2008-09-23/1642150380.shtml"
四位專家在聊天室暢談少兒英語培訓市場現狀 視頻:老總談少兒英語培訓市場競爭現狀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英語培訓現狀 重磅訪談是由北京青年報《人才時代》專刊和新浪網教育頻道共同推出的圓桌探討性欄目,本周將圍繞國內少兒英語培訓市場變局問題進行探討,為大家邀請到的嘉賓是:外研社少兒分社社長、外研社兒童英語樂園負責人徐海生先生、瑞沃迪國際教育的全曉濤女士、新東方泡泡少兒英語全國推廣中心主任謝琴女士、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青少年素質提升中心主任張大北先生。他們于9月23日(周二)下午13:00做客新浪嘉賓聊天室,與網友進行討論。以下為此次訪談的文字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重磅訪談欄目我們談的題目是關于少兒英語培訓市場的現狀。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四位嘉賓,現在依次做一個介紹。第一位是外研社少兒分社社長、外研社兒童英語樂園負責任徐海生先生。 第二位是瑞沃迪國際教育的全曉濤女士。 第三位是新東方泡泡少兒英語全國推廣中心主任謝琴女士。 第四位是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青少年素質提升中心主任張大北先生。 下面開始今天的訪談。 首先請教一下四位嘉賓,國內的少兒英語市場現在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對這個市場進行細分,你們認為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劃分?另外,如果說按照這些指標進行劃分,少兒英語培訓又可以分成多少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少兒英語模式又具有哪些特點? 謝琴:我先拋磚引玉,基本上按照目前中國國內的情況來看,我們首先是從年齡劃分,這是最直接的,也是家長們最關心的。比如說在學齡前的兒童4到6歲,我們把它劃分為幼兒階段的孩子學習英語。小學階段我們稱為少兒,比如從7歲一直到12歲這個階段的學生。再就是青少階段,可能是從12歲一直到14歲以上這個階段,是按照年齡來劃分。 針對按照年齡劃分的階段,可能針對孩子年齡特點的不一樣,所以我們使用的教學方法也不一樣。比如對幼兒階段的孩子更多用的是歌曲童謠,注重孩子特別能夠接受的方式激起他們的興趣。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可能除了重視興趣以外也需要一部分的意識在這里,除了對孩子的興趣培養以外,還會加上一些認讀方面包括語法方面和應用技能方面的培養。小學以上的學生,從小到大培養出聽說讀寫的訓練以外,還要加上和考試相關的培訓在里邊。這是根據年齡劃分的。 當然除了年齡以外,對于整個市場也可以根據價格來劃分。比如說中低端的,在這個行業當中可能就是學生的人數比較多,比如30到40人一個班級,或者更高的這個階段的群體可能是一個顯著的特點。再比如對于中端收費的學生群體,20—25人左右的班級,可能是處于一個中端的收費。再就是高端,10個或者是10個以下,投入外教的一些教學,我們可以把它劃為低中高端,這是比較常見的。瑞沃迪國際教育的全曉濤女士 全曉濤:我們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剛才說的是年齡方面,還有內容方面、目的方面、方法方面。目的方面,有些機構是以口語考試為目的,有些機構是以應試為目的,也有一些以口語訓練為主的。還有一些就是生活英語、工作英語,還有能力培養的一些形式。 從方法上,有一些是以情景教學的方式,還有一些就是英語試題,還有請外教,也有中外教結合的一些方式。 從內容方面,有一些以純粹的是以答題、做題,然后再結合一些課程方面的內容進行劃分。還有就是純粹的以日常生活為一個基準,大家日常交流為主。還有一部分就是純粹的學科知識,還有一些情景的方式。 基本上從這四大方面進行劃分。 張大北:基本上說得很全面。 謝琴:市場劃分基本上就是這么多。 主持人:下面請教一個問題,目前國內市場上少兒英語培訓品牌是以本土的為主還是以國外的為主?如何看待二者之間各自的優勢? 張大北:的確應該說從現在的角度,特別是基礎教育來說,應該說還是以本土的為主一些。但是在最近三年外來的各種培訓品牌也是大規模進入到中國市場,雙方各有優劣勢,本土可能更了解小孩子的教育體系,更有明顯的培養目標。外來的優勢在于它有不同的語言教育方式,有非常純正的英音或美音的口語教學,有一些外教。但是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要選擇適合自己,現在家長包括培訓機構也是沒有完全能拿出一個非常準確的平衡的東西出來。從現在看,本土的競爭是在于比如像有新東方,覆蓋全國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全國各地也有全國各地一些地方的品牌。之前非常強勁的像GT、金三角英語,他們曾經是這個行業內壟斷的形勢,到現在大家已經各有各的市場,市場劃分非常細。每個人都有一個方向抓得很細的點,如果把這個點抓得好,就可以在這個市場上很好地生存下去。像我們可能更注重的是師資培訓,到這些基礎教育相對比較薄弱的地方,從師資,從小孩的基礎開始做起,來完成一些教育的水平整體提高。但是一些外資的,可能更重視大城市高端培訓,進行高端小規模的分班,這可能也有他們的優勢。 徐海生:我非常贊成張主任的說法。從我們的角度來說,關于本土還是國外的品牌,目前來說劃分不是很清楚。從我自己本人來說,很多時候很難去分清楚到底哪些是國內的培訓機構、國外的培訓機構。為什麼呢?因為各自的區別在哪兒呢?一個是作為擅長母語的教育,一個是擅長外語、第二語言的教育。這兩種教育方式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中國這個市場,面對的是中國孩子,你要符合他這種語言的學習習慣。因為外研社主要是以出版為主,像我們做的幼兒英語教材的時候,我們先后已經出版好幾套教材,里邊其中有本土作者編寫的,也有國外編寫的,到目前為止,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說,所有的教材都不是最滿意的,主要原因也是在這兒。可能最理想的狀況是了解中國自己本土的教育模式,同時又有國外非常地道的語言的素材,把兩者結合起來,編出這樣一個東西,可能是更加適合中國少兒英語的培訓。 謝琴:我感覺以前國內的品牌居多,最近就像剛才張主任說的,越來越多國外的品牌區別。國內品牌和國外品牌有一些區別,我個人感覺,國內的品牌因為比較了解中國的國情,所以偏向于從應試出發,容易讓孩子感覺英漢互譯的方式上突出一些,有聾啞英語起跑線的現象。國外的品牌有一個優勢,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跟國際是接軌的,有一些劣勢的地方是對中國的國情不了解,我對這一點有這樣的看法。 謝琴:因為三位嘉賓都已經說得比較多了,因為我自己做全國性的管理,所以可能走的城市要稍微多一點點。因為新東方本身遍布全國40多個城市,縱觀全國來看,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本土和國外的這些品牌會有割據,就是因為各個地方教育水平不一樣的原因。比如像北京、上海包括深圳、廣州比較發達的城市,可能更多是以外教為主的機構會更加受家長歡迎一些,或者是說像高端性的一些品牌,也會受家長歡迎。因為家長本身對教育的需求不一樣。再比如說東北地區,包括像中部的一些城市,本土機構能夠占據市場很大的份額,是因為在那個地方的家長,他們會認為學習英語是為了能夠在中學或者是高中的時候有很好的英語成績。其實是家長的需求不一樣,所以導致整個市場的格局有些不一樣。因此,可能在目前的需求來看,現在哪個機構能夠整合行業當中的資源,能夠引領家長的思想,誰才可能走得真正更遠一些。 主持人:您認為還是區域化的差別。 謝琴:對,肯定不一樣,因為中國畢竟地大物博。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關鍵字標籤:課後輔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