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money.163.com/17/1108/06/D2MUQNH3002580S6.html"
2016年中國健康服務產業結構 數據來源:智研咨詢,西南證券整理 中國健康服務產業規模 中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增速遠高于全球 數據來源:智研咨詢,西南證券整理 大健康行業各細分子領域復合增速 數據來源:智研咨詢,西南證券整理 中國大健康產業結構圖 我國保健品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西南證券整理 健康體檢市場規模 中國康復醫療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智研咨詢,西南證券整理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西南證券整理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因此產業發展具有空間大、增速快的特點。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增速遠高于發達國家,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全球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為4.0%,北美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為3.8%,而我國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高達19.4%,是全球增速的5倍。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的大健康產業規模為1.55萬億元,而2016年達到5.61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9.4%,若按此增速擴張,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0.5萬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的保健品產業規模只有1121億元,2016年則達到了2644億元,復合增速達23.7%,預計2017年保健品規模將達到2927億元,是2012年的3倍。目前,中國保健食品的市場滲透率還不到10%,而美國保健食品及膳食補充劑的市場滲透率已近80%,因此中國保健食品的市場想象空間很大。西南證券與其他消費品不同,健康是剛需,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普遍提升,對于健康的訴求也在不斷升級,健康的消費升級將激活健康服務市場,催動投資新風口。大健康產業是指“維護健康、修復健康、促進健康”的產品生產、服務提供及信息傳播等活動的總和,包括醫療服務、醫藥保健產品、營養保健產品、醫療保健器械、休閑保健服務、健康咨詢管理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目前,我國健康服務產業鏈主要有醫療、醫藥、保健品、健康管理以及健康養老等五大基本產業群:一是以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2016年醫藥產業規模為28062億元,占比50%。二是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2016年醫療產業規模為5322億元,占比9.5%。三是健康養老產業,2016年健康養老產業規模為18525億元,占比33%。四是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2016年保健品產業規模為2644億元,占比4.7%。五是以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2016年健康管理服務產業規模為1520億元,占比2.7%。我國健康支出與美國相比差距很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健康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整體規模偏小。2012年美國衛生總費用達到2.75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16.9%,2014年美國衛生總費用達到2.98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17.1%,居世界第一,而我國2016年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2%。從人均醫療衛生支出來看,2014年美國人均醫療衛生支出達9403美元年,而中國2016年人均醫療衛生支出只有505美元年。雖然當前我國的大健康產業與美國存在一定差距,但未來增長和發展空間非常巨大。與美國相比,我國健康產業結構還不很完善。從大健康產業結構來看,美國的發展比較全面,涉及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醫院醫療服務、醫療商品、健康風險管理服務、長期護理服務等多個領域,其中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占50%左右,健康風險管理服務和長期護理服務合計占比17%,總體來看,美國在健康保健和服務方面發展較為成熟。我國的健康產業仍以“醫院醫療服務、醫療商品”為主,占比達到95%,而美國在這塊領域的比重合計不到35%。可見,與中國“以疾病的治療”為主的醫療相比,美國不光重視疾病的治療,更加重視疾病的預防、健康促進、慢性病管理等健康風險管理工作。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表明,進行科學的健康管理,80%的糖尿病和心臟病、70%的中風、50%的癌癥都是可以避免的。目前,美國有70%的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務,而中國享有這項服務的人群不足0.1%。隨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中國居民對健康的訴求也在不斷上升,在健康意識顯著提升的背景下,人們也已不再簡單滿足于疾病治療水平的提升,未來中國在“疾病的預防、健康促進、慢性病管理”等健康服務方面將有巨大發展空間。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的大健康產業規模為1.55萬億元,而2016年達到5.61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9.4%,若按此增速擴張,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0.5萬億元。而2013年發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我國健康產業發展速度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由于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因此產業發展具有空間大、增速快的特點。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增速遠高于發達國家。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全球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為4.0%,北美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為3.8%,而我國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高達19.4%,是全球增速的5倍。從各細分子領域來看,與健康服務與保健相關的細分領域增速明顯高于傳統醫療和醫藥產業。2010年以來,健康養老、健康品產業、健康管理服務、醫療產業、醫藥產業的復合增速分別為28.1%、27.7%、19.7%、16.5%、15.5%,中國在養老、保健、健康管理等領域的發展增速明顯高于傳統醫療和醫藥產業,在“醫養結合”、構建大健康格局的主題下,健康服務與保健領域未來將有更大的上升和擴展空間。老齡化背景下慢性病防御與治療需求增加人口老齡化提升健康需求。隨著上世紀60年代嬰兒潮時期出生人口集體步入中老年階段,以及新生代勞動力人口銳減,我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我國在2000年時,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了7%,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老齡型社會,到2016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2.95%,處于快速老齡化階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進入老齡化的時間非常短,發達國家老齡化進程長達幾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而我國只用了18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比例將超過30%。慢性病成中國老齡化社會的頭號殺手。人口老齡化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衰老與疾病,尤其是近幾年隨著環境壓力的加大,慢性病成中國老齡化社會的頭號殺手,導致生存質量下降。《中國自我保健藍皮書》指出:中國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由2003年的123.3%。上升到2013年的245.2%。,短短10年間增長了一倍,已經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接近3億人,慢性病死亡占中國居民總死亡的構成比例已上升至85%,目前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超過25%、高血脂患病率為40%、糖尿病患病率為10%、脂肪肝患病率為20%至30%。更為重要的是,當前慢性病已經呈現出年輕化的發展趨勢,開始侵襲四五十歲的中年人,3億確診慢性病患者中的一半屬于65歲以下人群。對慢性病的防治與管理被提上議事日程。一直以來,中國針對慢性病人群仍然停留在臨床藥物層面,對慢性病的立體化管理存在較大缺口。事實上,慢性病與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這意味著前期的干預和宣教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世界銀行發布報告稱,對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等的提前干預,可以使發病風險下降50%。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疾病的預防與健康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健康意識提升醫療保健支出增長迅速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增速快于普通消費支出增速。前瞻產業研究院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還只有872元年,到2015年已經上升到1443元年,5年間的復合增速為10.6%;而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增速更快,5年間的復合增速高達21%。2015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和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增速分別為10.6%和17.2%,遠高于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7.1%、10%的人均消費支出增速。由此可見,近年來居民健康訴求上升明顯,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帶動了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的上升,未來醫療支出很可能會持續大幅度增加。我國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占比提升明顯。從支出結構來看,城鎮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已經從1995年的3.5%增長到2016年的7.1%,目前個人對于醫療保健支出的份額僅次于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衣著。雖然我國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比重上升明顯,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舊明顯。美國個人醫療護理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為16.9%。因此,我們認為隨著老齡化加劇、收入水平上升以及健康意識的提升,未來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高。政策推進我國大健康產業建設從大健康產業政策面來看,相關政策對大健康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各類政策持續驅動了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2011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醫學科技“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培養大健康產業新型健康產品開發的發展目標,這是我國對大健康產業的第一個規劃,也是首個明確將大健康產業作為一個整體產業制定的規劃。2013年9月,《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與健康中國相關的醫藥生物產業政策持續落地,行業由此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總規模于2020年、2030年超過8萬億元和16萬億元。保健品:需求增長迅速規模化經營趨勢明顯保健品規模增長迅速。隨著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日益關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保健品行業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的保健品產業規模只有1121億元,2016年達到了2644億元,復合增速達23.7%,預計2017年保健品規模將到達2927億元,是2012年的3倍。目前中國保健食品的市場滲透率還不到10%,而美國保健食品及膳食補充劑的市場滲透率已近80%,因此中國保健食品的市場想象空間很大。從我國保健品產業結構來看,目前我國市面上比較熱門保健品的保健功能主要集中在調節免疫、營養補充、輔助降血脂,抗疲勞和補充維生素等幾個方面。之前大家都認為健康養生是老年人才關心的事情,但目前這一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由于工作壓力大和亞健康現象的社會化蔓延,青壯年群體對補充維生素、提高免疫力、美容養顏等方面保健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從競爭狀況來看,我國保健品市場屬于低集中寡占型。目前我國保健品市場競爭者眾多,中國保健品企業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前十位企業,占比約為50%,屬于低集中寡占型市場。前十大品牌分別為無極限、紐崔萊、湯臣倍健、天獅、康寶萊、完美、東阿阿膠、新時代國珍、輝瑞、瑞年。而在前十大品牌中,本土品牌市場占比約為17%,海外品牌占比約為27%,本土品牌在競爭中總體處于弱勢。此外,由于目前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認知度較低,直銷企業憑借其龐大緊密的銷售網絡在消費者教育和產品宣傳上具有優勢,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排名前五位的品牌中除了湯臣倍健,其余均屬直銷企業,但是非直銷企業例如湯臣倍健憑借其優質的產品、品牌建設及渠道擴張,近年來發展迅速。健康檢測:民營專業體檢機構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提前判斷自身健康情況的重要性,通過專業的健康體檢篩選發現疾病或潛在疾病,可以有效提高和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體檢市場規模達到940億元,2010年以來的復合增長率高達26.1%,2016年我國體檢行業規模在1160億元左右,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23.4%。而從滲透率來看,國家統計局、衛計委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門診健康檢查人次為38457.9萬人,占我國總體檢人數的比例約為28%。目前我國的體檢滲透率遠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因此未來增長空間巨大。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預計到2020年,我國健康體檢產業規模可達2400億元左右。康復醫療:康復醫療供給缺口很大康復醫學被稱為繼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之后的第三醫學,相比疾病治療來說更加緩和,其主要作用為恢復人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目前中國的康復醫療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且供給不足。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康復醫療市場規模約為270億元,未來隨著養老以及醫療體系的完善,康復醫療產業將有望迎來突破。前瞻產業研究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康復醫療市場規模將達620億元,年復合增速約為23%。醫療美容: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0%預計到2020年,醫美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64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40%。近年來,收入增長、消費升級和政策支持推動醫美行業走上高速發展期,我國也成為繼美國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醫美市場。德勤《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分析2017》中的數據顯示,中國醫療美容市場2015年規模為870億元,2016年為1250億元,2017年全年預計將達到1760億元,2020年將達到464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醫療美容也開始從特殊治療演變為大眾醫療消費。目前,我國醫美市場滲透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對于具體標的選擇,我們從傳統醫藥和新興大健康兩大方面進行推薦。一,傳統醫藥行業方面,建議關注恒瑞醫藥、復星醫藥、麗珠集團、康弘藥業、沃森生物、樂普醫療、信立泰、通化東寶、華東醫藥、魚躍醫療、華蘭生物、老百姓、益豐藥房、一心堂和三諾生物。二,新興大健康方面,建議關注湯臣倍健、金達威、東阿阿膠、片仔癀、美年健康、金域醫學、康泰生物、澳洋科技和湖南發展。此外,還可關注醫療美容領域的雙鷺藥業、冠昊生物、朗姿股份和復星醫藥,以及其他細分領域的長春高新、愛爾眼科、通策醫療。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關鍵字標籤:THM台灣康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