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163.com/18/0118/05/D8DLTQO200018AOP.html"
高端起步:匯聚國際魔術力量2012年,在文化部、中國文聯、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國雜技家協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市文聯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國內外魔術組織的鼎力協助下,首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在昌平成功舉辦。當時,一些昌平本地人頗感意外:“怎么會有這么多變魔術的人跑到昌平?”至今,北京昌平已先后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一屆亞洲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和兩屆世界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在歷屆魔術大會的直接推動下,2012年亞洲魔術聯盟落戶昌平,世界魔術聯盟(FISM)與昌平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成立了昌平魔術學校,建立起魔術人才的科班培養機制;2013年成立了中國高校魔術社團聯誼會,讓昌平擁有了大學生魔術愛好者基礎;2014年向全世界發布了《國際魔術產業發展北京共識》,和國際魔術組織代表簽署了《關于支持發起設立國際魔術合作促進會的公約》,籌備成立了國際魔術合作促進會,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魔術舞臺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2015年成立了中國青年魔術師俱樂部,成立了北京首個區一級的北京市昌平魔術協會、北京市昌平雜技家協會。在這期間,得到了國內外魔術組織、專家的指導和大力支持。北京市昌平區先后獲得了國際魔術師協會頒發的“梅林獎”和FISM世界魔術聯盟頒發的“世界魔術突出貢獻獎”。同時,在歷屆魔術大會的倡議下,“世界青年魔術日”正越來越被國內外魔術界認可和接受。如今,每到秋季,各種年齡、不同口音、不同國家的魔術師和魔術愛好者匯聚昌平。僅憑他們身上的穿著打扮和交流內容,就能猜想到他們是身懷絕技的魔法師。經過幾年不懈的努力,北京昌平已經聞名于世界魔術圈,北京民眾對每年的這場文化盛宴充滿期待。精心培育:形成魔術文創產業鏈經過六年的強力打造和培育,目前國內外的魔術資源正向昌平不斷集聚,昌平的魔術社團、魔術培訓、魔術表演日益豐富,魔術場館、基礎設施加緊籌建,昌平的魔術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了產業鏈、生態鏈。1.發布首套《從0到1》系列魔術教材為了給國內魔術愛好者,特別是青年魔術愛好者帶來更多的專業魔術資源,2014年在《國際魔術產業發展北京共識》發布會上,昌平區與國外魔術著作版權代表,簽署了國際魔術培訓教材中文版權合作協議,計劃每年甄選引進一批優秀魔術教材,用于發展國內魔術產業,培養新魔術人才。經過近兩年的溝通、翻譯、檢校、出版,2016年大會正式發布《從0到1兒童魔術秀大師計劃》和《從0到1紙牌魔術秀白金秘籍》。這套“從0到1”系列魔術教材,是政府正式引進出版的第一批國際魔術教材。其中《兒童魔術秀大師計劃》彌補了國內兒童魔術秀教材的空白。2.設立“世界青年魔術日”為了讓更多青年關注和參與魔術事業,推動世界魔術產業發展,發揮魔術更大的社會價值,2015年大會組委會以世界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的舉辦為契機發出倡議,將每年9月第4個周六設為“世界青年魔術日”,得到了國際魔術界廣泛認可。設立“世界青年魔術日”,將在世界魔術產業特別是青年魔術師中產生重要影響。這樣一個節日的設立,將提升青年魔術師的認同感,為其交流合作提供發展的平臺和契機,加強世界青年魔術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魔術事業的發展和進步,提升昌平區在世界魔術領域的地位和品牌形象。3.設立“金長城·魔術公益項目”為了充分調動社會資源,促進魔術文化普及;推動魔術表演常態化,培育魔術市場;鼓勵理論研究,拓展魔術價值空間,2016年魔術大會設立了“金長城·魔術”公益項目。該項目是國內第一個魔術類公募項目,廣泛使用各類新媒體渠道,采用公益眾籌、視頻直播、微信打賞等方式,面向全球進行公募。通過全額支持、公益配資等方式,支持大學生魔術師、青年魔術師在全國開展公益魔術表演、教學等活動,獎勵全球魔術節目及道具創新、魔術理論研究創新等,旨在匯聚社會力量,普及魔術文化。4.探索青少年魔術教育發展模式為加快魔術人才培養的步伐,自2014年起,每年在北京農業嘉年華期間舉辦金長城杯小魔星魔術比賽暨全國擂臺賽,獲得“少兒組”和“少年組”金獎的選手將在大會開幕式、閉幕式上與國際頂尖魔術師同臺表演。自舉辦以來,小魔星魔術比賽受到中小學及幼兒園喜愛魔術的學生及家長的廣泛好評,為打造國際“魔術之都”不斷培養優秀魔術人才。此外,還成立了“金玲工作室”,面向昌平中小學開設魔術興趣班。目前魔術學校有8所,學生800名。還成立了昌平二中魔術團,充分利用國際魔術大會、大學生魔術大會及農業嘉年華等大型活動鍛煉學員、展示培訓成果。2013年以來,每年拍攝十集魔術題材“金玲姐姐魔法屋”,在昌平黃金時段播放,取得了良好的反響。5.榮獲“世界魔術突出貢獻獎”2014年9月,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期間,國際魔術師協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托尼·哈悉尼代表國際魔術師協會授予昌平“梅林獎年度最佳魔術大會獎”(每三年頒發一次的梅林獎MerlinAward,是頒發給世界最高水準的魔術大師及對世界魔術發展有著巨大貢獻的從業者的最高獎項),這是國際魔術師協會在全世界范圍首次授予大會主辦方的獎項。在2016年9月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期間,世界魔術聯盟(FISM)主席多美尼克·丹特代表世界魔術聯盟授予昌平世界魔術界最高殊榮“世界魔術突出貢獻獎”。參與昌平魔術活動的嘉賓、選手都對大會高度贊賞。杰夫·麥克白(美國,拉斯維加斯魔術城堡1993年度魔術師)稱:“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活動,在世界魔術界里沒有與之相同的了!這就是魔術交流大會的典范!”。戴爾·莎爾瓦克(美國,美國Chavez魔術學院院長)用“這是一個夢嗎”來表達對大會的欣賞。面向未來:打造國際魔術文化交流中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要讓“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為落實北京市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的戰略定位,全力推動昌平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在文化生活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打造“魔術之都”。1.制定魔術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隨著“魔術大會”項目的持續推進,魔術資源不斷向昌平集聚,很多魔術產業已經實現了從“花錢邀請”到“自費參會”的轉變,不少創客、企業已經把目光投向昌平魔術市場。下一步需要做好相應的政企對接交流、激勵政策制定、基礎設施建設等配套服務,打通產業落地“最后一公里”,把產業落地意向變成現實。產業落地,制度先行,魔術產業的配套產業政策、人才引進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上市扶持政策、專項支持政策等激勵政策要盡快制訂完善,為投資者消除后顧之憂,為魔術產業項目保駕護航。2.提升舉辦國際文化活動的能力水平歷屆魔術大會,在昌平區文化委員會組織下,各部門與承辦單位通力協作,做到了“零”安全隱患,“零”意外事故,但是,仍有很多工作環節需要完善。在總體時間節奏上,需進一步做好提前量。在魔術大會的報備、活動策劃、工作分工、安全管理、多方協調、魔術師溝通、領導邀請等方面需要提前謀劃,提前運作,把各項工作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節省國外魔術師和魔術嘉賓的簽約費、路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留有充足的時間創新提高,保證活動有條不紊,有序進行,避免出現匆忙“打補丁”的情況。3.讓魔術文化建設深入基層深入人心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下一步要圍繞昌平區“文化惠民”的折子工程,打造魔術基地、魔術小劇場和魔術公園,借助北京農業嘉年華等活動著重解決駐場演出場地問題,并依托歷年來參加魔術大會的國內外魔術大師和大學生魔術師資源,吸納本地“小魔星”表演,進行長期面向老百姓的魔術駐場演出。同時,通過“美麗昌平走基層”等平臺,把魔術文化送到千家萬戶,讓魔術文化建設真正深入到民眾中去。4.提升中國魔術文化在國際上的主導權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籌備成立的國際魔術合作促進會,將有利于提升和增強中國在國際魔術舞臺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將給各國魔術力量,帶來人才交流、合作培訓、演藝發展的機會,也會為昌平匯聚更廣泛的魔術人才、產業等各類資源,推進昌平區成為真正的“魔術之都”。與此同時,要抓住中國魔術發展的歷史機遇,與時俱進,博采眾長,推陳出新,不斷推動中國傳統魔術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成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精神食糧。
關鍵字標籤:http://www.cp-magic.com/
|